校历

冯卓

发布时间:2018年03月27日  []

 

 

冯卓,男,1978年2月生,无党派人士。1998年至2005年就读于西北大学地质学系,获学士和硕士学位;2008年获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博士学位,并入职【环球体育官方官网】中国有限公司,历助理研究员、副研究员、研究员。

从事重要植物类群的起源演化、古生态和古植被复原等研究,赴华北、华南、新疆、西藏、西欧等地开展了大量野外标本采集工作,在地质历史时期植物分异、植物与昆虫协同演化、陆地生态系统重建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进展。主持承担科研和人才项目十余项,成果发表在《Nature Communications》、《Current Biology》、《PNAS》、《Geology》等期刊,得到《Nature》、《Science》、BBC、中央电视台、新华社等媒体的关注。

对石松、楔叶、银杏、松柏、苏铁等多类群化石植物开展了系统研究,在国际古植物学权威期刊《Review of Palaeobotany and Palynology》以及生物学期刊《Annals of Botany》、《Biology Letters》、《Current Biology》和《PNAS》等发表多篇论文。首次应用Micro-CT技术研究晚古生代植物化石,对北贺兰山“植物庞贝城”、德国开姆尼茨“矿化森林”和捷克西波西米亚等特异埋藏植物群落做了多年的发掘和研究。

对地质历史时期植物与真菌、植物与节肢动物的相互关系进行了专门研究,为陆地生态系统的重建提供重要线索,在国际古生态学权威期刊《Palaeogeography Palaeoclimatology Palaeoecology》以及地学期刊《Geology》和《Nature Communications》等发表多篇论文。发现古生代甲螨与植物之间存在复杂的相互关系,证明甲螨在二叠纪早期已具备消化纤维素的能力,为节肢动物肠道真菌的起源、节肢动物与内生真菌的协同演化提供一系列证据。利用植物化石保存的昆虫取食遗迹,证实植物和昆虫在演化早期就建立了特定的营养关系,为昆虫口器和取食行为的演化、植物与昆虫的集团协同演化提供了信息。最近,通过植物与蛀木甲虫相互作用的研究,提出晚二叠世蛀木甲虫利用“培育”真菌实现发育过程中食性的转变,证实当时蛀木甲虫已出现初步社会分工,且生活于高度复杂的生态网络中。

 

研究得到德国大众基金和美国史密森研究院的资助,2016年获得德国洪堡基金会奖学金(Experienced Researcher项目)。入选云南省中青年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后备人才、中国科学院西部之光人才等项目,2014年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科学基金。在中国古生物学会、中国古生物学会古植物学分会、中国古生物学会教育工作委员会、中国古生物学会古生态专业委员会、云南古生物化石专家委员会等学术组织中担任职务。

承担古植物学科的建设和人才培养。组建的深时陆地生态研究所拥有完善的实验平台和有一定特色的研究团队。培养的研究生中多人次获得国家奖学金、省优秀毕业生和优秀毕业论文等荣誉。

上一条:陈明勇
下一条:成一农